宁夏固原市地处六盘山区,生态环境良好,群山蜿蜒、云雾缭绕、溪水潺潺的美景随处可见。去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宣布,固原市成功入选“自然城市”平台名单。
如何在锻长板的同时补短板,改变经济相对欠发达的面貌,既有好风景又有好光景?固原人认识到,实现高质量赶超式发展,潜力在农业、活力在服务业、动力在工业,关键是要将“土特产”转化为市场优势。近年来,固原市锚定“建设宁夏副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旅特色市”发展定位不动摇,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特色富民,夯实农业基础,增强特色产业竞争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实现突破。
壮大一产强基固本
农闲时节,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张湾村的田地间略显冷清,牛棚羊圈里却叫声不停。张湾村3000多亩耕地主要种植青贮玉米,全村共养殖1200多头牛、1400多只羊。由于产业基础扎实,1400多名村民中超过七成在当地常住。
“我们村基本上每家都养牛养羊,肉的品质很好,不愁销路。”张湾村村民张正祥告诉记者,如今,不止种植、饲养过程更加专业,机械化配套服务也更加全面。
随着养殖规模扩大、标准提高,单家独户种植已很难满足对饲草的需求。在张湾村饲草调制配送中心,码放着几十个真空包装的饲草包,每个有250公斤重。为满足需求,饲草调制配送中心配备了大型包膜机、中型收割籽粒破碎机、装载机、夹包机、铡草机、小型打包机和电子磅秤,实现饲草从收购秸秆、粉碎、搅拌、压缩、抽真空到配送上门的一条龙服务。“只需要一个电话、一条微信,牛羊就能吃上有营养的‘外卖’。”张正祥高兴地说。
新集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万斌说,饲草调制配送中心与周边养殖场、农户签订预订配送协议,通过“手机点单”“外卖配送”的方式将饲草配送到养殖户家中。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与饲草调制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活动,为农户讲解青贮、黄贮、氨化等饲草调制技术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可有效降低农户20%左右养殖成本。
培育肉牛规模养殖场5家,肉牛饲养量达到22.33万头;新改建设施农业大棚650栋,完成蔬菜播种7.5万亩,加工销售辣椒2000吨;新发展庭院红梅杏2000亩,实现红梅杏鲜果销售5628吨,直接销售额6223万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3亿元……2024年,是彭阳县畅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关键一年。
“我们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底线任务,合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周浩说。
带动三产繁荣城乡
2024年7月,有着千年古泉、百年古树和孟良古城等文化遗存与自然生态的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双泉村正式开村,作为设施齐全、规划完整、服务多样的乡村农文旅融合休闲体验地,游客可在此享受亲子游乐、河谷露营、研学旅游等服务。
2024年9月,原州区官厅镇薛庄村“七星映像 百美薛庄”乡村振兴农文旅示范村正式开村。该项目立足湿地生态资源,精心打造了“彩虹”景观桥、长虹滨水步道、生态大棚与植物染工坊、火车客厅、沙滩市集与露营地、民俗文化展厅及研学中心等多种业态。
类似的开村动态,在原州区接二连三上演,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游客马军说,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依托自然环境和历史资源,以乡村旅游促进三产融合,既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也让众多乡村活化、美化。
近年来,固原市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着力打造一批产品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善、环境美好宜居的乡村旅游示范项目。
前不久,“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活动暨固原优质农特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上海举行。糯甜美味的宁夏青、质地脆嫩的菜心、品质上乘的枸杞、清脆爽口的网纹瓜、金黄酥脆的薯条薯饼,以及可生食、安全营养的黄天鹅鸡蛋等,都深受上海市民喜爱。“我们的蔬菜优在味美、营养,也优在绿色,源于好山、好水、好空气。”原州区负责人表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当地最大的优势,除了推介产品,更希望广大游客开启一场味蕾与心灵交织的奇妙之旅。
2024年年底,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单,固原市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名列其中。这是该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助于固原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作为黄土高原上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盘山山奇、谷美、石秀,山溪、湖泊、涌泉星罗棋布,加之气候宜人,夏季平均气温只有18摄氏度,凉而不寒、润而不湿。六盘山还承载了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有“胜利之山”的美名。固原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潘江说,六盘山集红色教育、生态观光、研学修学、健康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得益彰,景区能级提升为该市农文旅融合发展搭建了平台。
为了让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风景“走出去”,提升六盘山冷凉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固原市有针对性地举办“走进清凉六盘·品鉴固原美食”农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固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青龙说,我们转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载体,精心策划品牌营销活动,让固原土特产走出“深闺”、走向市场。
撬动二产强化动能
谈起工业项目,固原人往往有些纠结。
一方面,“无工不富”的道理早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固原距离大城市较远,资源能源不算突出,自身工业基础薄弱,发展传统工业缺乏优势。此外,担心盲目引进不匹配的工业,会污染环境、留下隐患。
固原市聚焦重点产业,克服“不能发展”“盲目发展”的认识倾向,因地制宜谋工业,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名片。
固原市泾源县位于宁夏最南端,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泾源黄牛肉远近闻名,是当地的重点产业,也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门路。近日,记者来到泾源县泾河源镇食品产业园,看到多家企业围绕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持续发力,推动肉牛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在源牛(宁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黄牛肉加工基地,记者隔着玻璃窗,看到身着工装的工人将刚宰杀的肉牛精准分割成多个部位,并运用中温鲜牛肉技术“抢鲜一步”。“下午屠宰,然后运到西安咸阳机场,以0℃到4℃的温度进行冷链空运,次日一早就能抵达北京、杭州、厦门等城市的销售专柜。”源牛(宁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芳芳说,相较于冷冻肉以及将活牛运往一线城市屠宰,中温鲜牛肉的口感更好,细分销售更贴近市场需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以前卖肉牛,现在卖牛肉”成为固原增加附加值、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企业、农户、村集体共赢,也成为固原发展工业的重要着眼点。宁夏鸿泰妍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彭阳县红河镇何塬村,车间内几十名工人正忙着制作各类产品。工人沈小荣告诉记者,自己前些年在外省打工,“如今有了这个厂子,收入不错,还可以就近料理家务,感觉幸福指数高多了”。
近年来,固原充分发挥“红色、绿色、古色、特色”比较优势,以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倒逼推进新型工业化。固原市提出,2025年将持续实施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做大做优做强肉牛、冷凉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纺织服装、清洁能源、新型材料、文旅康养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一业一策”“一链一专班”持续打造“六盘山”品牌矩阵。
固原市委书记滑志敏表示,要科学谋划规划、精准定位定向,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继续探索“壮大一产、带动三产、撬动二产”的“一三二”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发展新路子,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提级扩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开新)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