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重 庆/延续历史任务 国产逾二百架滑翔机

  • 职场
  • 2025-02-24 18:07:37
  • 694

重 庆/延续历史任务 国产逾二百架滑翔机

图:重庆南川的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旧址。根据韦超当年带回来的H-17图纸,这里曾制造H-17式中级滑翔机30架。\唐学锋供图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作为驻重庆记者,接到追踪抗战时期“港闻报”号滑翔机下落的任务时,内心充满了敬畏与期待。  追寻从一九三七年开始。彼时,《港闻报》作为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积极投身“航空救国”运动。《港闻报》用“救国飞机基金”委托飞行先驱韦超,在德国购买了价值三千马克的高级滑翔机H-17,并命名为“港闻报”号,几经波折,直到一九三九年七月才运抵成都。这架飞机记录着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坚韧不屈。  除了飞机还带回图纸  港闻报记者四出寻访“港闻报”号的下落,发现“港闻报”号的影响力犹如一颗“种子”撒向全国。当年韦超不仅带回了飞机,还带回了H-17的图纸。中国空军抗战史专家、史迪威研究中心专家唐学锋提供的文献记载,根据这张H-17图纸,重庆南川的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在一九四○年到一九四二年期间,制造了H-17式中级滑翔机30架和初级滑翔机6架。而成都的空军第三飞机制造厂在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三年,制造了“港闻报”号式高级滑翔机30架。一九四○年至一九四四年,中国制造格式滑翔机超过二百架。这些滑翔机不仅用于训练、表演,还成为民间“航空救国”运动的重要工具。  “尽管滑翔机没有动力装置,但在抗战时期,已算是高科技。二战期间,滑翔机被广泛用于运输、空降部队和物资等军事行动。在中国,滑翔运动的推广不仅普及了航空知识,也激发了无数青年的爱国热情,投身抗战。许多年轻人受到滑翔运动的影响,毅然投身空军,为抗战贡献力量。在抗战大背景下,《港闻报》对中国近代滑翔机发展及抗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唐学锋介绍。  根据唐学锋的深入研究,他认为,《港闻报》积极参与“航空救国”运动,在《港闻报》和韦超的共同努力下,滑翔运动由原来单一的民间活动,逐步得到国民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更大面积向民众普及航空知识,引发民众对航空的兴趣,支持中国抗战。没有《港闻报》的鼎力支持和倡导,就不会有抗战期间滑翔运动在抗战大后方广泛、红火的开展和发展。\港闻报记者韩毅重庆报道

有话要说...